诗第十二阅读笔记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tinghui.net.cnz52024-04-29

一、《文心》摘录笔记

   近事情比较多,装修还得一个多月吧。一切都在进展中。房子装修真是人生中的大事,尤其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学校的招生都在进行中,还不知道以后的路走向何方,能走到什么程度。很早就想写一篇读书笔记,由于思路有限。就从网上搜了一篇,这篇文章大多是摘录书上内容,能真实的反应这本书的书中内容。个人色彩几乎没有。

一、大人与古人

一些文章本来不为你们写作的,是他们写述自己的经验的东西。

经验分为两种,一种是外面的经验,一种是内部的经验。外面的经验是景物的状况,内部的经验是作文说话的人对于景物的感想。譬如说天上的星在闪烁,这是景物,是外面的经验,说星在䀹冷眼,这是作文说话的人对于星的感想,是内部的经验。

大人与古人,都可以成为大人,也都会变为古人。

二、方块字

姚鼐,安徽人,前清文章家,作品《登泰山记》中说“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里的烛是照的意思,因为烛会发光,所以可作照字解。“半山居雾若带然”中的居雾是“停着的雾”。

三、题目与内容

文章作成了好自己仔细看过,有一句话一个字觉得不妥就得改,改到无可再改才罢手。这个习惯必须养成。做不论什么事情能够这样认真,成功是很有把握的。

四、一封信

信的内容是不会有学费了,辍学识必然的路。后期的收获,单位和同事有目共睹。

五、小小的书柜

家产虽越弄越少,书籍却愈积愈多。

能课外读书,原是好事,但是*读不但无益,而且有害。你们在学校里有许多功课,每日自修又需要好几点钟的时间,课外的余暇很是有限,所以读书非力求经济不可。

字典是要紧的。

推荐学生阅读的小说:《三国志演义》《水浒传》《镜花缘》《儒林外史》《红楼梦》《老残游记》《鲁冰逊漂流记》《希腊神话》

推荐学生阅读的诗:《唐诗三百首》《白香词谱》《李太白集》

推荐大家阅读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推荐大家阅读的史书:《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六、知与情意

我们的心的作用,普通心理学家分为知、情、意三种。知是知识,请是感情,意是意欲。

对于一事物,明了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是知的作用。

对于一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的情感,这是情的作用。

对于一事物,想要把它怎样处置,这是意的作用。

文字是心的表现,也可有三种分别,就是知的文、情的文与意的文。

七、日记

与自己心的对话

八、诗

《陶渊明集》的《归园田居》六首

诗的所以为诗,全在有浓厚紧张的情感,次之是谐协的韵律,并不在乎词藻的修饰。

九、《文章病院》

三种常见文章毛病:

用词、用语不适当;

意义的欠缺和累赘;

意义不连贯,欠照应。

十、印象

草长花繁非我春

仅仅记叙,结果犹如画一张路程图;如果能把印象写出,却同画一幅风景画一样,这就是描写了。描写比记叙具有远胜的感染力。

总是“美丽呀”“悲痛呀”“有趣呀”“可恨呀”这样空洞的形容,对于别人没有什么感染力。必须把则那样美丽、怎样悲痛、怎样有趣、怎样可恨用真是的印象描写出来,人家才会感到美丽、悲痛、有趣和可恨。

十一、辞的认识

采辑群书,或以类分,或以字分,便寻检之用者,是为类书。

瑶池返驾:瑶池是西王母所居的宫阙,死了回到瑶池去,是专指女人说的。

十二、戏剧

《元曲选》《桃花扇》《长生殿》《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戏考》《斩黄袍》《空城计》《钓金龟》

《易卜生集》《华伦夫人之职业》

十三、触发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重要的是出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

要于有字的书以外,更留心去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

领袖是容易染污浊的,容易遭破损的。一副的领袖如此,社会上的所谓领袖合唱不如此?

鸡是光明的报道者,它第一次喔喔开声却在夜半,正是世间黑暗的时候。我听了这夜半的鸡声,不禁想到革命者的呼号。

十四、书声

从前的人读书大都不习文法,不重解释,只知在读上用死功夫。他们朝夕诵读,读到后来,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义也自然了解了。一个人的通与不通,往往不必去看他所做的文字,只须听他读文字的腔调就可知道。

一般来说,升调是疑问的,降调是确定的。

十五、读古书的小**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十六、现代的习字

十七、语汇与语感

文章的好坏,可从三方面来观察,一是文法上有无毛病,二是用辞适当与否,三是思想的新鲜、正确、丰富与否。

“我近来于读书或一人默想的时候,每遇一辞,常联想到这辞的相似或相近的辞,使在我胸中作成一个系串。譬如说,见到‘学习’这个辞,同时就想起‘练习’‘研究’‘探讨’‘考究’‘用功’等辞来,见到‘怒’这个辞,同时就想起‘愤’‘恨’‘动气’‘火冒’‘不高兴’‘不愉快’等辞来,见到‘清静’这个辞,同时就想起‘干净’‘清淡’‘安宁’‘寂静’‘恬淡’等辞来。我把这些一串一串的辞在胸中自己细加比较,同一串的里面,哪个范围广?哪个范围狭?哪个语气强?哪个语气弱?一一要弄得很清楚。这是我近来新养成的一个习惯。我在以前初读英文ABCD的时候,自以为在‘研究英文’,对别人也会这么说,在作文的时候也会这么写。现在可不然了,我决不至再把初读ABCD当作‘研究英文’了,我一定会说‘学习英文’或‘练习英文’了。因为我已明白了‘学习’‘练习’和‘研究’诸辞的区别了。我案上有一部辞典,胸中别有一部辞汇,每遇一个辞,未解的就翻辞典,然后编入我胸中的辞汇去,每用一个辞,必在辞汇中周遍考量,把适合的选来用。这就是我近来暗中在做的一种功夫。”

富人四季衣穿,穷人衣穿四季。

我有一位朋友,他选择配偶,第一个条件是要同乡女子。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果不是同乡人,彼此之间谈话起来趣味很少。这话很妙。

书简与信札的不同,似出于字面。萧瑟与萧条的不同,似由于声音。每遇一辞,于确认其意义以外,再从各方面去领悟其情味,这是很要紧的功夫。

十八、左右逢源

远近法:“月上柳梢头”柳树离人近的时候可以比月亮高。“接天莲叶无穷碧”

一国的语言,自有一国语言的构造与习惯。英文和国语的构造与习惯不同,读英文时,须仔细互相比较;翻成国语,要适合国语的构造与习惯才妥当。

我近来自己做着一种功夫,就是把英文读本中的文字,一课一课地翻译。每译一课,自己默诵改窜。要向意义不背原文,而又像中国话,真困难呢。

十九、“还想读不用文字写的书”

“我们更要知道,进学校固然可以求得知识,但是离开了学校并不就无从学习。学习的主体是我们自己。学校内、学校外,只是场所不同罢了。我们自己要学习的话,在无论什么场所都行。假如我们自己不要学习,便是在适宜的场所,也只能得到七折八扣的效果。所以,退学不就是‘失学’;惟有自己不要学习才是真正的‘失学’。”

志青自从王先生注重读书的声调以后,他不只对于读书,就是平时谈话、当众演说,对于高低、强弱、缓急三方面也留心揣摩;所以他的说理很能引起人家的注意。

廿、小说与叙事文

小说里写一个人物就得有一个人物的性格。同样碰到一件事情,第一个人物非常高兴,第二个人物却看得淡然,第三个人物竟忧愁起来:这因为他们性格不同的缘故。并且一直叙述下去,那三个人物的性格必须始终一贯;即使高兴的变得颓唐了,淡然的变得热心了,忧愁的变得快乐了,也须有可能的因由,无理取闹地*变是不容许的。我想这一层比较场面和时令尤其难以照顾,不知道那些作者怎样照顾得来的。”

小说的本质是作者所看出的意义。没有这种意义的便不成其为小说。还有一点必得注意,须是把这种意义含在故事中间的才是小说。什么叫作‘含’呢?一碗盐汤,看不出一颗盐来,呷一口尝尝,却是咸的,于是我们说盐味含在这碗汤里。小说的故事含着作者所看出的意义就像这样一碗汤。如果在故事之外,另行把意义说明,那就不是‘含’了。我们不妨借用小妹妹送掉性命那个题材来说。如果在叙述一切经过之外,加上许多意见,如非科学的医术贻害不浅呀,符咒之类的迷信尤其可恨呀,世间被这种方技和愚见残害的生命不在少数呀,这就不成为小说而是一篇议论文,那些故事只处于议论文‘论断’的‘例证’的地位了。小说的作者把意义寄托在故事的叙述上边,并不特别说明,让人家看了他的叙述,自然省悟他的意义是什么。”

叙事文的本质是事情,叙事便是它的目的;小说的本质却是作者从人生中间看出来的意义,叙事只是它的手段。还可以打个譬喻来说,叙事文好比照相,只须把景物照在上面就完事了;小说却是绘画,画面上的一切全由画家的意识、情感支配着的。

廿一、语调

字的奇偶,中国文字有一个特性,是宜于偶数结合的。一个辞与别的辞相结合时,如果不成偶数,就觉读来不易顺口。三字的词语有时候非加“之”字,“的”字不可,或其他字不可。比如“先生道”要改成“先生之道”,“抚养儿”要改成“抚养儿子”。

要想文字的句调流利,句法须错综使用,切勿老用一种句式及同一助词。

一句之中同音或声音相近的字多只用两个字,不然念来很不顺口,听去也就很不顺耳。一句话中,两个字的同音或声音相近的字,是可以使句调顺利的。

廿二、两首《菩萨蛮》

《菩萨蛮》上阙:七七五五,下阙:五五五五。

《白香词谱》里面是一百个曲调,每个曲调选着一首词,这一百首都是名作,熟读了这一部,就可记得一百个常见的曲调和一百首好词,很经济。

廿三、新体诗

廿四、推敲

廿五、读书笔记

俞平伯的《杂拌儿》

胡适的《胡适文存》

廿六、修辞一席话

修就是调整,辞就是语言,修辞就是调整语言,使它恰好传达出我们的意思。但求意义上没有毛病,这在修辞学上叫作消极的修辞。积极地使所写的语言增加力量的事,在修辞学上叫作积极的修辞。

廿七、文章的组织

关于文章的组织,我国向来的说法就很多,其中比较紧密的,有分为‘起、承、铺、叙、过、结’六个段落的组织法。西洋在很早的时代,盛行着‘序论、立论、论证、结论’四个段落的组织法,那是指议论文章而言的。

组织文章的原则说起来也很简单、寻常。就同我今天到这里来演说一回一样,只要解决了‘怎样开场,怎样说出主要的意思,怎样作个收束’这三个问题,再没有旁的事情了。换句话说,组织文章的原则只有三项,便是‘秩序、联络、统一’。把所有的材料排列成适宜的次第,这是‘秩序’;从头至尾顺当地连续下去,没有勉强接榫的处所,这是‘联络’;通体维持着一致的意见、同样的情调,这是‘统一’。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即使不怎样好,至少是的确可以独立的一个单位,至少是不愧为名副其实的‘一篇’了。

把怎样起讫、怎样贯穿先作个大体的规定,然后一步一步写下去的。

回问自己就是具体的组织方法吗?不错,就是具体的组织方法。我们回问自己道:为着要说些什么才写这篇文章呢?这时候我们自然会回答,为着要讲一件东西的性状,或者为着要讲一件事情的经过,或者为着要发表怎样怎样的一种主张。回答有了,同时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旨也就认定了。我们又回问自己道:这个中心意旨在我们的意念中间怎样来的呢?这时候我们自然又会回答,从某种因缘引起的,或者从许多事理、物理中间发见的。回答有了,同时材料的先后排列、段落的互相衔接也就有所依据了。我们又回问自己道:这项材料可能增加中心意旨的力量吗?那样说法可要打消中心意旨的存在吗?这时候我们自然又会回答,能够增加中心意旨的力量的,或者和中心意旨完全矛盾的,或者和中心意旨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有了,同时对于‘统一’这个标准也就顾到了。刚才所说的信手写来的第一派,乃是绝对不肯回问自己的人物。第二派呢,不注重回问自己,却用了很大的力量去问文章公式。我们第三派与他们都不同:我们不绝地回问自己,就从这上边得到每篇文章的具体的组织方法。回问自己对于组织文章有极大的帮助。

廿八、关于文学史

“普通的学生案头有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顾颉刚的《古史辨》,有《小说作法》,有《欧洲文学史》,有《印度哲学概论》。问他读过“四书五经”、周秦诸子的书吗?不曾。问他读过若干唐宋人的诗词集子吗?不曾。问他读过古代历史吗?不曾。问他读过各派代表的若干小说吗?不曾。问他读过欧洲文艺中重要的若干作品吗?不曾。问他读过若干小乘、大乘的经典吗?不曾。这种空泛的读书法,觉得大有纠正的必要。胡适的《哲学史大纲》原是好书,但在未读过《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原书的人去读,实在不能得很大的利益。知道了《论语》《礼记》等原书的大概轮廓,然后去读哲学史中关于孔子的部分,读过几篇《庄子》,再去翻阅哲学史中关于庄子的部分,才会有意义,才会有真利益。先得了孔子、庄子思想的基本的概念,再去研求关于孔子、庄子思想的评释,才是顺路。用譬喻来说,《论语》《礼记》是一堆有孔的小钱,哲学史中关于孔子的部分是把这些小钱贯穿起来的钱索子,《庄子》中《逍遥游》《大宗师》等一篇一篇的文字也是小钱,哲学史中关于庄子的部分是钱索子。没有钱索子,不能把一个个的零*的小钱贯穿起来,固然不愉快;但是只有一条钱索子,而没有许多可以贯穿的小钱,岂不也觉得无谓?我敢奉劝大家,先读些中国哲学的原书,再去读哲学史;先读些《诗经》以及汉以下的诗集、词集,再去读文学史;先读些古代历史书籍,再去读《古史辨》。万一必不得已,也该一壁读哲学史、文学史,一壁翻读原书,以求知识的充实。钱索子原是用来贯穿零*的小钱的,如果你有了钱索子而没有可贯穿的许多小钱,那么你该反其道而行之,去找寻许多的小钱来贯穿才是。”

要读诗,就读沈归愚的《古诗源》、曾国藩的《十八家诗钞》;要读词,就读张惠言的《词选》;要读明清小品文,就读近人沈启无的《近代散文抄》。这类选本不像文学史那样对于每家只选一两篇,然而比较起全集、总集来,却已做了一番删繁就简、取精去粗的工夫:这样,正好使你认得那些作家,亲自辨识他们的代表作品。

廿九、习作创作与应用

“应用之作”“习作”“创作”三个项目。“文章与绘画都可分这三个项目来讲。先说绘画,李先生在教室中作写生范画,替朋友画扇子,是应用之作;自己练习石膏模型或**写生,是习作;这次的《母亲》,是创作。再说文章,诸君的写书信,是应用之作;作文,是习作;将来择定了题材自由地无拘束地去写出文艺作品来,便是创作。

为创作全是自己的事,忠于创作,就是忠于自己。真正的创作决不该有丝毫随便的不认真的态度,古来的山水名画家有‘五日成一山,十日成一水’的话,左太冲为作一篇赋竟至费去了十年的光阴。创作贵精不贵多,时间和劳力是不能计较的。

“创作是一种创造,其生命就在乎有新鲜的意味。无论文章或绘画,凡是摹仿套袭的东西,决不配称为创作。创作第一步的工夫是发见题材,题材须是有新鲜意味的才值得选择认定。世间的事物,原都是现成的、平凡的、旧有的,所谓新鲜的意味,完全要作者自己去发见。恋爱这一个题材,不知自古以来曾被多少文学家描写过,‘花’‘月’在诗歌里不知曾出现过多少次。能在平凡的事物之中看出新的意味来,这是创作家的第一种资格。

作品分为创作、习作与应用之作三种,这是很对的。三者之中,基本重要的是习作,习作是练习手腕的基本功夫,要习作有了相当的程度,才能谈得到应用,才能谈得到创作。创作是无程限的,所需要的习作根底也无程限,习作的根底越深越好。越是想从事创作的人越应该重视习作。至少该一壁创作,一壁习作。真正的画家,终身在写生上用功,真正的文学家,虽至头白亦手不释卷,寻求文章的秘奥。

“诸君是中学生,中学原是整个的习作时代,创作虽不妨试试,所当努力的还应该是习作。近来颇有一派青年爱好创作,目空一切地自认为创作家,把习作认为卑鄙不足道的功夫。学绘画的厌恶写生,专喜随意*涂,学文章的厌恶正式教室功课和命题作文,专喜写小说诗歌,这不消说是错的。希望诸君勿走这条错路,我的意见就只这些。”

卅、鉴赏座谈会

“‘鉴赏’二字,粗略地解释起来只是一个‘看’字。真的,所谓鉴赏,除音乐外,离不掉‘看’的动作。看文章,看绘画,看风景,都是‘看’。鉴赏的‘鉴’字,就是‘看’字的同义语。不过同是一个看的动作,有种种不同的程度,和‘看’字相似的字,从来有‘见’‘视’‘观’三个,这三个字,如果查起字典来,都是‘看’的意思,其实程度各各不同。‘见’只是见到、看见,并无别的复杂的心理作用可言,‘视’就比较复杂了,‘视’不但见到、看见,还含有查察的分子,医生看病叫‘诊视’,调查某地方的情形叫‘视察’,凡是与‘视’字合成的辞,差不多都有查察的意义。‘观’字更复杂,与‘观’字合成的辞,意义都不简单,如‘观念’‘观感’‘人生观’‘宇宙观’之类,都是难下简括的注解的。同是一个看,有‘见’‘视’‘观’三个阶段,我们看到别人的一篇文章或是一幅画是‘见’,这时只知道某人曾作过这么一篇文章或一幅画,其中曾写着什么而已。对于这一篇文章或一幅画去辨别它的结构、主旨等等是‘视’,比‘见’进了一步了。再进一步,身入其境地用了整个的心去和它相对,是‘观’。‘见’只是感觉器官上的事,‘视’是知识思辨上的事,‘观’是整个的心理活动。不论看文章或看绘画,要到了‘观’的境界,才够得上称鉴赏。‘观’是真实的受用,文章或绘画的真滋味,要‘观’了才能亲切领略。用吃东西来做譬喻,‘观’是咀嚼细尝,‘见’和‘视’只是食物初入口的状态而已。鉴赏是心理上的事情,本来难以用言语表达。

艺术与实用之间须保有着相当的距离;一把好的茶壶,可以盛茶,但目的不止于盛茶;一封写得很好的书信,可以传情达意,但目的决不止于传情达意。美的一种条件是余裕。这话原是就创作上说的,我觉得在鉴赏上也可应用。

‘玩’字很有意味,我以为可以说明鉴赏的态度。鉴赏有时也称‘玩赏’或‘玩味’,可以说‘玩’就是‘鉴赏’。‘玩’字在习惯上常被人轻视,提起玩,都觉得有些不正经。其实,玩是再正经没有的,我们玩球玩棋的时候,不是忘了一切,把全副精神都放在里面的吗?

我近来在试行一种工作,从读过的文章中把自己所欢喜的抄在一本小册子里,短篇的如诗词之类全抄,长篇的只选抄一节或几句,带在身边,无事时独自读着背着玩。随时觉有新意味可以发见呢。

一壁读一壁在心中自问:‘如果叫我来写将怎样?’

是平常的东西,写法比我好的就值得注意。我心中早有此意见或感想,可是写不出来,现在却由作者替我写出了,这时候我就觉到一种愉快。我们平常所谓‘欣赏’者,大概就是这愉快的心情吧。

我以为鉴赏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共鸣作用,读者的程度如果和作者相差太远了,鉴赏的作用就无从成立。这就是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有一部《唐诗三百首》,在中学一年级的时代随读随圈,曾把认为好的句子用双圈标出,普通的句子只加单圈,这次春假无事,偶然取出来重看,就自己觉得好笑起来了。觉得有些加双圈的地方并不好,有许多好的句子,当时却不知道它的好处,只加着单圈呢。也许再过几年见解会更不同吧。我想,鉴赏的本体是‘我’,我们应把这‘我’来努力修养锻炼才好。

鉴赏本来是知解以上的事情,但是不可没有预备知识。一首好诗或一首好词,大概都有它的本事与历史事实,我们如果不知道它的本事与历史事实,往往不能充分领会到它的好处。例如曹子建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意义不晦,在不知道他们兄弟相残的历史事实的人看了也许也会感到趣味,但是若能知道这历史事实,当然更有味了。

对于一篇作品,如果要好好地鉴赏,预备知识是必要的。作者的生平、作品的缘起,以及其他种种与这作品有关联的**,好能先知道一些,至少也该临时去翻检或询问别人。这种知识本身原不是鉴赏,却能作我们鉴赏上的帮助,不可轻视的。

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的事物翻译成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者却要倒翻过去,把白纸上的黑字再依旧翻译为具体的事物。这工作完全要靠想象来帮助。

诗话、文话是前人鉴赏所得的记录,它会告诉我们某几句诗、某几句文的好处所在。我们可由它间接地得到鉴赏的指示。

卅一、风格的研究

唐朝司空图的《诗品》讲的是诗,分为二十四品,就是说好诗不出那二十四种境界。

文章阳刚之美莫要于慎、涌、直、怪四字,阴柔之美莫要于优、茹、远、洁四字。惜余知其意而不能竟其学。

尝慕古文境之美者约有八言:阳刚之美曰雄、直、怪、丽,阴柔之美曰茹、远、洁、适。蓄之数年,而余未能发为文章,略得八美之一,以副斯志。是夜将此八言者各作十六字赞之,至次日辰刻作毕。附录如下:

雄划然轩昂,尽弃故常;跌宕顿挫,扪之有芒。

直黄河千曲,其体仍直;山势如龙,转换无迹。

怪奇趣横生,人骇鬼眩;《易》《玄》《山经》,张、韩互见。

丽青春大泽,万卉初葩;《诗》《骚》之韵,班、扬之华。

茹众义辐凑,吞多吐少;幽独咀含,不求共晓。

远九天俯视,下界聚蚊;寤寐周、孔,落落寡群。

洁冗意陈言,颣字尽删;慎尔褒贬,神人共监。

适心境两闲,无营无待;柳记欧跋,得大自在。

《语文的体类》。他说,所谓“体类”,含义和风格实在差不多。大文看书上说:

体性上的分类,约可分为四组八种如下:

(1)组——由内容和形式的比例,分为简约、繁丰;

(2)组——由气象的刚强与柔和,分为刚健、柔婉;

(3)组——由于话里辞藻的多少,分为平淡、绚烂;

(4)组——由于检点工夫的多少,分为谨严、疏放。

简约体是力求言辞简洁扼要的辞体。

繁丰体是并不节约辞句,任意衍说,说至无可再说而后止的辞体。

刚健是刚强、雄伟的文体;

柔婉是柔和、优美的文体。

平淡与绚烂的区别是由话里所用辞藻的多少而来。少用辞藻、务求**的,便是平淡体;

尽用辞藻、力求富丽的,便是绚烂体。

疏放体是起稿之时,纯循自然、不加雕琢、不论粗细、随意写说的语文;

谨严体则是从头至尾严严谨谨、细心检点而成的辞体。

一个生于安乐的作家不知道人间有饥寒困苦的事,他的文章自然不会涉及饥寒困苦;但是一个沉溺在饥寒困苦中间的作家,他不但能写饥寒困苦的事象,他更能剖析饥寒困苦的所以然。一个拘守一隅的作家所见无非家庭、里巷,他的文章自然不会涉及山岳的伟大、河海的浩瀚;但是一个习于行旅的作家,他不但能写山岳、河海的形态,他更能由山岳、河海的影响,解悟人生的意义。取材的范围不同,文章的风格也从而各异了。

卅二、后一课

会考到底不是什么紧要的事,只要应付得过去,能够及格,这就好了。紧要的还在于学习了各种科目,是否真能充实你们自己,是否随时随地可以受用。这是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你们学习一切,都可用这个标准去考量自己,从而知道自己是成功还是失败。

看书不只限于看国文课内指定的几种书,也不只限于看各科的参考书;须要从此养成习惯,无论去经商、去做工,总之把行动和看书打成一片,把图书馆认为精神的粮食库,这才能收到莫大的实益。

升学的人却必须特别牢记,要使一切科目与生活打成一片,那才是真正的‘升学’。

二、读书笔记

《上下五千年》——刑罚篇

我写这本书的读后感,不是写什么名人名事,什么历史变迁,而是专写古代的一些刑罚.

具体的刑罚早是在五帝中颛顼当政时发行的,距今已有5000年左右了,刑罚开始后便开始了封建社会,但官职系统尚未明确.

到了夏朝,因为产生了贫富分化,随之出现了犯罪现象,大禹便建立了各种官职,还加强了刑罚,又制定了税收,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当夏朝传到了第十九代王时,出现了"五马分*"与"炮烙"这两种刑罚."五马分*"顾名思义就是用五匹马相对拉扯,把人分成五~六块;"炮烙"是让人站在烧得通红的管子上行走,后掉进下面的火炉,活活烧死.

到了秦朝,增加了"烹刑":一旦有人敢欺上瞒下,便会被放进一个大缸里,加满水,把人煮熟致死.

汉朝,吕后曾把人砍去四肢,挖去双眼,割掉鼻子,耳朵,还给人吃哑*,后扔进猪圈.窦太后还罚当官的儒生赤手打野猪,十有八九是去送死.

依照明朝的法律,贪钱一两者可能会被扒其皮,晾于衙门口.

……

各个朝代的刑罚不尽相同,但今日看来,充满**与残暴.看来无论何时,都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开朝帝王篇

今天,我们来说说各朝的开国皇帝.

首先,我们先说说汉高祖刘邦.说到刘邦,他原来只是一名平民,只因得到县萧何的帮助,做了亭长.一次,他奉命押送一批囚徒去服苦役.途中,刘邦仗义地放了所有的囚徒,其中的十几个壮士留下来跟随他.忽然,出现了一条白蟒,他一剑砍去,把白蟒砍成两段,祭天起义.很快,他的军队发展到八千人,一举攻陷咸阳城,他进城之后,与百姓约法三章:*人偿命,伤人办罪,偷盗严惩.这时,另一支由项羽统领的军队开到了咸阳旁的鸿门,邀请他来赴宴,想借机*了刘邦,而刘邦在陈平和樊哙的帮助下,幸运地逃走了.终项羽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刘邦称帝.

再说唐太宗李世民:他自幼饱读兵书,到了中年,曾以二千兵马帮助隋炀帝退突厥百万雄师,从此在朝野中一举成名.后来,其父李渊太原反隋,此时的起义军几十支包围了长安城,隋炀帝在内*中被*,同时,李渊的起义军先攻进城里,占领了长安这座古都.而李世民在多年的东征西讨中积累了经验,屡建奇功,出奇制胜,并收服了尉迟敬德,徐世绩(即李世绩),秦琼,罗成还有陈咬金等妇孺皆知的名将.中原土地统一以后,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却一直想加害他和他的部将.终于,一次在被害中*又痊愈后李世民再也忍无可忍,召集众将士开始商讨反击的计划.次日,李建成与李元吉刚一进入玄武门边被他拦住,李建成与李元吉拈弓搭箭,但还箭没射出去,便被尉迟敬德带七十名精锐铁骑兵*死了,这就是震惊朝野的"玄武门事变".事后李渊迫于其势力,让位李世民.

又说宋太宗赵匡胤:他从小喜欢摆弄刀*,二十三岁时曾占卜:当兵可否不吉.当县令可否不吉.当太守可否不吉.当丞相可否不吉.这时,怒火冲天的赵匡胤占了后一卜:当皇帝可否吉!此时的他立即喜出望外,决定去投靠当时非常强大的郭威的起义军,做了一名小头目.很快,武艺高强的他升级成一位将领.后来,起义军解散,他在陈桥起义,只十年不到,就统一了中原.

《花季雨季》郁秀

懂得爱书,才懂得读书

她在接受太阳的召唤,顺从了这大山迷人的诱惑。在大山面前,她感到惭愧,她为自己王笑天入团事上的犹豫而惭愧,什么时候这股不正之风刮到了她身上?山的怀抱如此广阔,太阳如此灿烂,天空如此浩瀚,这些都是极平常的事物,但是能真正感受到天地之间那份情趣的时候并不多。何必为一些磕磕碰碰而耿耿于怀,实在应该有“君子坦荡荡”的风度,学会轻视,学会宽容,让欣然明白这些的,与其说是涉荒时王笑天热情的一拉手,倒不如说是跋涉后的一种成长,是大山的一种启示。

“星期天没有什么叫疲倦,疲倦到了星期天也去休息了”。

除自己以外,没有人能哄*你离开后的成功。

雨打着窗户,眼前的天空一片白茫茫,不知是泪水模糊了视野,还是雨水溟蒙了世界。

初三毕业,欣然本来可以保送直接上九中高中部,因为她没有深圳户口,学校犹豫着,欣然看出学校的顾虑,主动提出放弃,她不愿意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下过日子,在中考志愿表中,她只写下一所中学“九中”。第一志愿九中,第二志原九中,第三志愿仍是九中,即使陈明这种学生也不敢这么大胆,兰老师看着这份志愿表,又看看欣然毫无表情的脸,知道她要决一死战了,不忍再说什么,谢欣然知道,如果考不上九中,要么停学,要么当高价生,要么回内地,她在拿自己的前途做赌注。

所有的小鸟都向往处面的大千世界,但不是所有的小鸟都能在外面的大千世界快快乐乐的生活下去

致人而不致于人

没有人生来洒脱,都总是在哭过之后才会感到轻松许多

谁会飞

鸟会飞

鸟儿鸟儿怎么飞?

这样飞

张开翅膀满天飞

卷心菜毛虫

卷心菜几乎可以说是我们所有的蔬菜中为古老的一种,我们知道古时候的人就已经开始吃它了。而实际上在人类开始吃它之前,它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很久很久,所以我们实在是无法知道究竟是什么时候,它出现了,又是什么时候人类第一次种植它们,用的又是什么方法。植物学家告诉我们,它初是一种长茎、小叶、长在滨海悬崖的野生植物。历史对于这类细小的事情的记载是不愿多花笔墨的。它所歌颂的,是那些夺去千万人生命的战场,它觉得那一片使人类生生不息的土地是没有研究价值的。它详细列举各国国王的嗜好和怪癖,却不能告诉我们小麦的起源!但愿将来的历史记载会改变它的作风。

我们对于卷心菜知道得实在太少了,那实在有点可惜,它的确算得上一种很贵重的东西。因为它拥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不仅是人类,就是别的动物也都与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有一种普通大白蝴蝶的毛虫,就是靠卷心菜生长的。它们吃卷心菜皮及其一切和卷心菜相似的植物叶子,像花椰菜、白菜芽、大头菜,以及瑞典萝卜等,似乎生来就与这种样子的莱类有不解之缘。

它们还吃其它一些和卷心菜同类的植物。它们都属于十字花科--植物学家们这样称呼它们,因为它们的花有四瓣,排成十字形。白蝴蝶的卵一般只产在这类植物上。可是它们怎么知道这是十字花科植物呢?它们又没有学过植物学。这倒是个谜。我研究植物和花草已有五十多年,但如果要我判定一种没有开花的植物是不是属于十字花科,我只能去查书。现在我不需要去一一查书了,我会根据白蝴蝶留下的记号作出判断--我是很信任它的。

白蝴蝶每年要成熟两次。一次是在四五月里,一次是在十月,这正是我们这里卷心菜成熟的时候。白蝴蝶的日历恰巧和园丁的日历一样。当我们有卷心菜吃的时候,白蝴蝶也快要出来了。

白蝴蝶的卵是淡橘黄色的,聚成一片,有时候产在叶子朝阳的一面,有时候产在叶子背着阳光的一面。大约一星期后,卵就变成了毛虫,毛虫出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这卵壳吃掉。我不止一次看到幼虫自己会把卵壳吃掉,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我的推测是这样的:卷心菜的叶片上有蜡,滑得很,为了要使自己走路的时候不至于滑倒,它必须弄一些细丝来攀缠住自己的脚,而要做出丝来,需要一种特殊的食物。所以它要把卵壳吃掉,因为那是一种和丝性质相似的物质,在这初生的小虫胃里,它比较容易转化成小虫所需要的丝。

不久,小虫就要尝尝绿色植物了。卷心菜的灾难也就此开始了。它们的胃口多好啊!我从一颗大的卷心菜上采来一大把叶子去喂我养在实验室的一群幼虫,可是两个小时后,除了叶子**粗大的叶脉之外,已经什么都不剩了。照这样的速度吃起来,这一片卷心菜田没多少日子就会被吃完了。

这些贪吃的小毛虫,除了偶尔有一些伸胳膊挪腿的休息动作外,什么都不做,就知道吃。当几只毛虫并排地在一起吃叶子的时候,你有时候可以看见它们的头一起活泼地抬起来,又一起活泼地低下去。就这样一次一次重复着做,动作非常整齐,好像普鲁士士兵在*练一样。我不知道它们这种动作是什么含义,是表示它们在必要的时候有作战能力呢,还是表示它们在阳光下吃食物很快乐?总之,在它们成为极肥的毛虫之前,这是它们唯一的练习。

吃了整整一个月之后,它们终于吃够了。于是就开始往各个方向爬。一面爬,一面把前身仰起,作出在空中探索的样子,似乎是在做伸展运动,为了帮助消化和吸收吧。现在气候已经开始转冷了,所以我把我的毛虫客人们都安置在花房里,让花房的门开着。可是,令我惊讶的是,有一天我发现,这群毛虫都不见了。

后来我在附近各处的墙脚下发现了它们。那里离花房差不多有三十码的距离。它们都栖在屋檐下,那里可以作为它们冬季的居所了。卷心菜的毛虫长得非常壮实健康,应该不十分怕冷。

就在这居所里,它们织起茧子,变成蛹。来年春天,就有蛾从这里飞出来了。

听着这卷心菜毛虫的故事,我们也许会感到非常有趣。可是如果我们任凭它大量繁殖,那么我们很快就会没有卷心菜吃了。所以当我们听说有一种昆虫,专门猎取卷心莱毛虫,我们并不感到痛惜。因为这样可以使它们不至于繁殖得太快。如果卷心菜毛虫是我们的敌人,那么那种卷心菜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了。但它们长得那样细小,又都喜欢埋头默默无闻地工作,使得园丁们非但不认识它,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它,即使他偶然看到它在它所保护的植物周围徘徊,他也决不会注意它,更不会想到它对自己会有那么大的贡献。

我现在要给这小小的侏儒们一些应得的奖赏。

因为它长得细小,所以科学家们称它为"小侏儒",那么让我也这么称呼它吧,我实在不知道它还有什么别的好听一点的名字。

它是怎样工作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吧。春季,如果我们走到菜园里去,一定可以看见,在墙上或篱笆脚下的枯草上,有许多黄色的小茧子,聚集成一堆一堆的,每堆有一个榛仁那么大。每一堆的旁边都有一条毛虫,有时候是死的,看上去大都很不完整,这些小茧子就是"小侏儒"的工作成果,它们是吃了可怜的毛虫之后才长大的,那些毛虫的残*,也是"小侏儒"们剥下的。

这种"小侏儒"比幼虫还要小。当卷心菜毛虫在菜上产下橘黄色的卵后,"小侏儒"的蛾就立刻赶去,靠着自己坚硬的钢毛的帮助,把自己的卵产在卷心菜毛虫的卵膜表面上。一只毛虫的卵里,往往可以有好几个"小侏儒",跑去产卵。照它们卵的大小来看,一只毛虫差不多相当于六十五只"小侏儒"。

当这毛虫长大后,它似乎并不感到痛苦。它照常吃着菜叶,照常出去游历,寻找适宜做茧子的场所。它甚至还能开展工作,但是它显得非常萎靡、非常无力,经常无精打彩的,渐渐地消瘦下去,后,终于死去。那是当然的,有那么一大群"小侏儒"在它身上吸血呢!毛虫们尽职地活着,直到身体里的"小侏儒"准备出来的时候。它们从毛虫的身体里出来后就开始织茧,后,变成蛾,破茧而出。

点评:这是法布尔的著名作品,通过自己细致的观察,不倦的探索,用细腻的文笔把卷心菜毛虫的历史、食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和不同季节的不同工作,把这一类以卷心菜为食的古老的生物群描写得淋漓尽致,让现代读者耳目一新,语言言简意赅,能够让人们既清楚又深刻地了解这一种类,看后受益匪浅。

读书笔记——安徒生童话

喜欢童话倒并非因为留恋童年,事实上除了个别篇章以外,我从来也没有喜欢过安徒生童话。我印象中,童话是美丽的纯真的,像灰姑娘、睡美人和白雪公主那样的才是童话。但是,不喜欢的东西有时却反而更加影响人的思想。有时回首看过去,我也感觉惊讶,无法衡量在我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建立的过程中,她给予过我多么重要的启迪,甚至可以和武侠、科学作品鼎足而立。在那个梦想高过一切的五年里,安徒生童话——而不是格林童话——伴随我度过小学二年级开始那些不肯上床睡觉的夜晚。

迄今为止,我也只读过一套安徒生童话,出版时间很早,现在精装的绘有完美彩图的版本,我是看不进去的。应该说,安徒生童话一直没有给过我优美的感觉,也许是因为那些繁体字的晦涩,或者是铅笔画插图的线条,又或者是仿宋体冷硬的字体,也许,是因为那些故事本身。我从来也没有觉得安徒生童话是童话,那些故事中所包含的深沉的生活现实和婉转表达出的含义常常让我不寒而栗——也许不过是我自己想得太多了。但不管怎样,读那些故事时的感觉,无论是带着梦幻的迷茫,还是抱着嫌恶的恐慌,总是难忘。

现在就开始从那篇著名的《海的女儿》,回顾我对安徒生童话的印象吧。

(《海的女儿》是我常常在幻想中——也就是白日梦——不断重复想象的故事,也许就是从这个故事开始,我模糊地认识了爱情的牺牲精神。因为爱你,所以我敢于去做任何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去忍受好像无法忍受的痛苦,去经历超过地狱的苦难。这个理念,在后来的另外一个童话中得到加强——那说的是亲情的牺牲精神——那个拥有11个哥哥的天鹅公主用夜半墓地上采来的荨麻编制衣服的故事。牺牲,是我心目中根深蒂固的伟大的情*。它所包含的对付出的无限放大和对索取的无限缩小,始终像是遥远的光明,吸引我向它前进。我不喜欢利他主义这个词,它有很强的目的性,而牺牲却带有一种空旷的灵性,不可琢磨,神圣而洁净。)

作为值得纪念的读书笔记第一号我选择了安徒生。

对这个家喻户晓的童话王的名字,我有一种特殊的喜爱和怀念。

我的童年非常地寂寞,是埋在书堆中度过的。

父母只要把我扔在图书馆,就可以放心地去工作。

我也很习惯不与任何人说话,只是不停看书的每一个假期。

看起来很伟大的童年生活吧?

要不是因为我的记忆力极其有限,

或许我现在已经成了天才文学家呢。

过去的日子随着砂漏一般的记忆力渐渐流失,

我对绝大部分的文字已经没有印象,

但一直以来没有忘记的,

就是蜷在外婆家的沙发上读的《安徒生童话精选》。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版的这本安徒生实在不能说是适合孩子阅读的书。

字很小,每一个段落很长,而且版画般的插图出奇地严肃、**。

但难得可贵的是,里面的文章没有经过简化,很严谨地翻译了安徒生的原著。

当然,这也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与其说是在读童话,不如说是在读一本古老的文献。

而我却被这种神秘晦涩的气氛迷住了。

我大概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认为《海的女儿》是**故事的小孩,

插图中阴冷的海底和黑发的美丽公主似乎预言了悲剧的结局;

我大概也是唯一一个喜欢《践踏面包的姑娘》的小孩。

喜欢的是故事的结局:踩面包的英格化为一只海鸥飞向太阳,雪白、闪亮。

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我常常能看到一只飞向太阳的白色鸟儿,

它是那样的坚决而无悔,那美丽的幻觉,总是让我有流泪的冲动。

这本安徒生陪伴了我12年,尽管内页已经发黄磨损,

但每一个故事在我脑海中都有一幅精致的图画,

《野天鹅》中倒影在白云上的影子,

《雪女王》中极光照明的白雪王宫,

《老树后的梦》从云中看到的乐园美景……都被整齐地列在我的心中,随时都能够取出来欣赏。

现在,我已经不再是只会读书的小孩子,偶尔也会自己写写无聊的东西。

我一直想写出心中的那些美丽画面,

但它们就像仙女莫尔甘娜的海市蜃楼花园,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法接近。

后来我才明白,那心中的图画,是我的梦和想象开始出发的地方,而不是我应该到达的地方。

安徒生,永远是我的阅读和写作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翻开《安徒生童话》,我被书中精彩的故事所深深吸引。其中让我难忘的是《丑小鸭》一文。

丑小鸭原是一个不知来历、被遗忘在一棵牛蒡底下的天鹅蛋,一只母鸭把他当作一只鸭蛋孵化出来。他一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因为长得丑陋,就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成为全体鸡鸭嘲笑对象。后来一天比一天更糟了,大家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连他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鸭妈妈都开始讨厌丑小鸭。鸭儿们咬他,小鸡们啄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踢他。终于他忍受不了这样的日子,离开了养鸡场。可是外面的世界也并没有让丑小鸭感到快乐。他又一次被野鸭嘲笑,被老母鸡、雄猫为难,被女主人用火钳夹,还险些被猎人用*打死,差点儿被野狗吃掉,忍饥挨饿,这些都成为丑小鸭幼年时候的一部分生活经历。

丑小鸭面对苦难,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这一切缘于他心中拥有一份崇高的理想。就是这种理想使他克服种种困难,终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白天鹅。

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我不仅为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感到高兴,更为他坚持不懈、满怀希望、不屈不挠、争取幸福自由的精神所深深感动

繁星春水》有感

这是我完整地读过第一篇现代诗文,也是第一次读到冰心的作品,更是第一次读到《繁星春水》这篇动人的大作,读完之后,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忽然在我的脑子里晃动。

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我从小就听说的名字——冰心写的。在小的时候,家人天天跟我讲冰心奶奶的故事,可是我一直都没有机会看她的作品,那时的我还只懂得什么叫古诗,还不清楚现代诗的格律与古诗词的韵律有什么区别。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了《繁星春水》这篇文章,我才知道现代诗比古代诗更生动上口,给人的情趣更高。在不知不觉中我便迷上了现代诗。不信,您就听我说一说《繁星春水》这篇文章吧!

我们先看一看这一段话:繁星闪烁着——深蓝的空中,何曾听得见他们的对话?

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短短的几句,却勾勒了一幅清幽、明丽、自然和谐的图画。而且,作者的想象力是这样的神奇美妙,那冷冷的夜空中无情感的星星尚能互相赞颂,作者十分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对“人类之爱”的追求。你们看一句这么短的诗,可以体现出一种这么伟大的精神,想必冰心奶奶在写时,必定苦心思考了一番。这还不算什么呢,你们再看这几句: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寥寥几句,赞扬了崇高、无私的母爱。她热诚赞美母爱。对母亲表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整体联想自然,读来委婉柔和。

在《春水》中,有那么一段令我久久不能忘怀。“春从微绿的小草里和青年说:‘我的光照临着你了,从枯冷的环境中创造你有生命的人格罢!’”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告诉人们革命胜利的曙光已经来临,人们应该热情地去迎接未来的美好的生活,创立自己辉煌的人生。这也是诗人革命乐观,热情精神的写照。

总之,我觉得冰心奶奶的诗是在茫茫夜空中闪耀着晶莹亮泽的星星,是散落在忘河之滨的点点小花,永远散发出沁人的馨香。

《繁星春水》这篇作品给我的汽笛很大,她告诉我人类对爱的追求,告诉我母爱的伟大,告诉我要乐观地对待人生......这些使我冰心奶奶这种伟大的精神和善良的品性所折服。

《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著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伟大,母亲的爱是纯洁。

冰心的短诗,给了我万千的感慨。她的诗不含丝毫的虚伪,全是出自内心的真实感受,能够感人至深,也可见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过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胜,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母爱,思母心切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母爱是那么圣洁,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爱,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爱的代名词,通过冰心我读懂了母爱。

此时的我,心潮澎湃,无法平静,万千感受,无法溢于言表。

读《繁星春水》有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记叙着人世间所发生的事,我爱世间所有的一切,更爱读书。

读书对我们是有好处的。在寒假里,学校组织我们上网读书,我读了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感触颇深。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出生于军官家庭。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超人》,《寄小读者》,《樱花赞》,《归来之后》……

在冰心看来,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在诗人的《往事》中可知。这首诗是她在一个雨天看见一张大荷叶遮护着一枝红莲,触景生情写下的。母亲在冰心一生中是唯一可靠的避难所。

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向往。于是,带着一种青少年特有的痴狂,遂封堵起了这“零碎的思想”。忽容置疑,作为些家底一个上学的读书女孩子,冰心是幸运的。从小舒适的家庭生活及长期受文学熏陶生活环境,使得繁星春水的字里眉间都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朴实的母爱,纯真的童趣以美妙的自然都化作了点点滴滴的诗词。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娇柔的造作,一切都从细微中透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母亲啊!着零碎的篇儿,你能看看么?”这些字,在以前,以隐藏在你的心里。”《繁星春水〉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描写母爱的,和悦的颜色,循循渐透,这些都让冰心一直以母亲为榜样。平凡的母爱让冰心感受到了人的确是“人生唯一可靠的避难所”。于是,对母爱的颂扬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诗集的一大主旨。如果说,对母爱的赞美诗一种深重的流露,那么对童年的歌颂则是另一种心情的独白。毕竟,繁星纯水中的作品大都由冰心二十岁前写的。那时候,不能说已经完全脱离了儿时的梦想,一种新近萌发的对新生物的崇高于自信便在诗中潜滋暗长。让人读后对生民的柔弱或顽强都有一揽天余。于是,在真切中感受到了活力。“我从不称自己是诗人”,也许正是这一点,才使读者在尽情领略文学的乐趣时,有不拘谨的向让思想重新达到一个高度的原因之一吧!

扛大个解放虎骨酒搞活按计划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向往。于是,带着一种青少年特有的痴狂,遂封堵起了这“零碎的思想”。忽容置疑,作为些家底一个上学的读书女孩子,冰心是幸运的。从小舒适的家庭生活及长期受文学熏陶生活环境,使得繁星春水的字里眉间都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朴实的母爱,纯真的童趣以美妙的自然都化作了点点滴滴的诗词。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娇柔的造作,一切都从细微中透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母亲啊!着零碎的篇儿,你能看看么?”这些字,在以前,以隐藏在你的心里。”《繁星春水〉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描写母爱的,和悦的颜色,循循渐透,这些都让冰心一直以母亲为榜样。平凡的母爱让冰心感受到了人的确是“人生唯一可靠的避难所”。于是,对母爱的颂扬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诗集的一大主旨。如果说,对母爱的赞美诗一种深重的流露,那么对童年的歌颂则是另一种心情的独白。毕竟,繁星纯水中的作品大都由冰心二十岁前写的。那时候,不能说已经完全脱离了儿时的梦想,一种新近萌发的对新生物的崇高于自信便在诗中潜滋暗长。让人读后对生民的柔弱或顽强都有一揽天余。于是,在真切中感受到了活力。“我从不称自己是诗人”,也许正是这一点,才使读者在尽情领略文学的乐趣时,有不拘谨的向让思想重新达到一个高度的原因之一吧!

三、朱孟实***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阅读笔记

本书“美好人生”书系的其中一本,身在海外的朱光潜发现当今时代的年轻人不免有些急功近利,浅薄粗疏,这对年轻人今后的发展将大为不利。“青年作为国家社会的主力军,若不从根本上培养能力,凡事近视,贪浮浅的近利,一味袭踏时下陋习,国家社会便毫无希望可言。”

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驱使下,朱光潜分期写了十二封信,对象是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他结合自身经验和时代社会的需求,以平易近人的口吻,给出有利于青年个人发展的忠告,希望“对现在的青年,有些力量!”

            谈读书

青少年应下定决心,争取在闲余时间内多读些课外书。他考虑到有人会以“太忙”找借口,举出富兰克林和孙文的例子,说明“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伟人们一天总会抽暇读几页书,因为“不读书讲革命,只是窜头*撞,终难成功。”

人每长大一岁,感觉兴味的敏锐力便迟钝一分,因此要抓紧把握好中学时代的大好光阴,培养起一种读书习惯,这不仅可以充实闲暇时间,还可以跟上人类学问前进的步伐,不至于落伍。

要认清课本与读书的关系。课本上只是基本知识,并且为了应付考试,会存在诸多限制,这样难免会枯燥乏味。不是学生对学科不感兴趣,只是对课本不感兴趣。在课外寻求自己所爱的书,不仅可以发现自己的天赋所在,而且可以培养极其浓厚而不消减的兴趣。所以,“兴趣要逍遥自在地不收拘束的发展”。

要挑选有价值的书。走进一个图书馆,尽管看见千卷万卷的纸本子,其中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难上十卷百卷。只有这“十卷百卷”的书才是有价值的。另外,只有自己才能发现适合自己的书,不能盲目听从他人的建议。但有时需参考专业人士的建议。

十五六岁以前的教育宜注重发达想象,宜读想象的文字;十五六岁以后的教育注重发达理解,应读含学理的文字。

关于读书方法,有两大点。

1、值得读的书读两遍。第一遍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

2、记录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自己的意见(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你思考)。

              谈动

“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静止,求泄的方法在动。”

年轻人多多少少会有烦恼。这些烦恼的形成原因是违背自然。当面对烦恼时,不能以“应该不应该”的想法来对待,比如“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不应该烦恼”“应该活活泼泼的,不该暮气沉沉的”之类的话。然而,这都是无济于事的废话。

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因为人是动物,基本性不外乎动。作者赞同孟子的“尽性”主张,生活目的在于“尽性”,生活方法也在于“尽性”。

可是生活中的拘束容不得我们“尽性”。“黄连苦在心头,所以越觉其苦。”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地“泄”,这个“泄”的取向一定要是“动”,以“动”来“泄”。可以是思想上的动,可以是躯体上的动:唱歌、跳舞、写作、打球……

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对于烦恼,我们要有“不值得”和“不屑”的态度,人生的长度是固定的,我们可以活一个灰暗消沉的人生,也可以活一个阳光幸福的人生,这全在于我们自己。

             谈静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是感受的一方面。毕竟,用手试水温也被称为“感受”。

每个人的领略能力是不同的,一半由于天资,一半由于修养。这导致不同人对不同事物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理由是“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这里,“静”指心界的空灵。

做到心界的空灵并不意味着要闲下来。很多伟人在百忙之中也可以心界空灵,所以他们常能在仓皇扰*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皇,就因为能镇静。

当心界空灵时,我们往往能发现许多有趣的事,并且处世时更加理智和冷静。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

      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当今学生于社会绝缘,教育与生活分离,被封闭在学校的象牙塔中,自成一种特殊阶级。

军阀*威既未稍减,帝国主义势力仍在扩张,各种改革均告失败。国家是一种有机体,改革需全体国人共同进行才能成功。因此,朱孟实号召年轻人“到民间去!”要在读书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运动,不空谈误国,做实在的事,即便是些小事。

“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这两句话是年轻人稳妥的座右铭。

         谈十字街头

“走向十字街头”有两种含义:

1、学术思想流布人间,雅俗共赏。

2、学者步入社会,与生活接触。

但是,十字街头是肮脏污浊的。学术思想会被流俗化,后失去真面目。

“老庄经过流俗化后,其结果乃为白云观以***铜子的道士;易学经过流俗化后,其结果乃为祈财求子的三姑六婆和秃头肥脑的蠢和尚。”

十字街头上握有大权威的是习俗。习俗有两种,一为传说,二为时尚。新旧虽不同,而盲从附和,不假思索,则无二致。

由于民众是浮浅顽劣的,风化习俗在维持社会安宁方面有不可否认的价值。

社会是专制的,是压迫的,是不容伸张的。那些与众人不同的突出者会遭受强烈打击,甚至是**的:绞刑架、断头台……但他们是不朽的,正是他们引领着时代的进步,代表着一个社会的高度。

一种社会可怕的是缺乏在肤浅顽劣的环境中而能不肤浅不卑劣的人。

“朋友,昔人临歧而哭,假如你看清你面前的险径,你会心寒胆裂哟!围着你的全是肤浅顽劣虚伪酷*,你只有两种应对方法:你只有和它冲突,要不然,就和它妥洽。在现时这种情况下,冲突就是烦恼,妥洽就是堕落。无论走哪一条路,结果都是悲剧。”

“但是,朋友你我正不必因此颓丧!假如我们的力量够,冲突的结果,也许就是战胜。让我们相信世界达真理之路只有自由思想,让我们时时记着十字街头肤浅虚伪的传说和时尚都是真理路上的障碍,让我们本着少年的勇气把一切市场偶像打得粉碎!”

我们要能于叫嚣扰攘中:以冷静态度,灼见世弊;以深沉思考,规划方略;以坚强意志,征服障碍。自由伸张自我,不汩没在十字街头的影响里。

          谈多元宇宙

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如与社会俱生的“道德的宇宙”的价值标准是善恶;“科学的宇宙”是真伪;“美术的宇宙”是美丑。若用其中一个宇宙的眼光看待另一个宇宙,是会产生冲突的。

如遇着恋爱与道德冲突时,社会本其“道德的宇宙”的标准,对恋爱者大肆攻击诋毁,是分所应有的事。因为不如此则社会赖以维持的道德难免隳丧;而恋爱者整个地酣醉于“恋爱的宇宙”里,毅然不顾一切,也是分所应有的事,因为不如此则恋爱不真纯。

恋爱不是机械的,是神圣的,是至上的,含有无穷奥秘的。在恋爱的状态中,两人脉搏的一起一落,两人心灵的一往一复,都恰能忻合无间。在这种境界,若身家财产学业名誉道德等观念渗入一分,则恋爱真纯的程度便须减少一分。真能恋爱的人只是为恋爱而恋爱,恋爱以外不复另有宇宙。

         谈升学与选课

倘若基础树得不宽广,就是“专”,也绝不能专到多远路。自然和学问都是有机的系统,其中各部分常息息相通,牵此则动彼。倘若你对于其他各部分都茫无所知,而专门研究某一部分,实在是不可能的。例如哲学和历史,须有一切学问做根底;文学与哲学、历史也密切相关……

学问这东西,先博大后精深。中国一般学者的通病就在不重根基而侈谈高远。“朋友,你就是升到大学里去,千万莫要染着时下习气,侈谈高远而不注意把根基打得宽大稳固。我认为你在中学所打的基本学问的基础还不能算稳固,还不能使你进一步谈高深专门的学问。至少在大学头一二年中,你须得尽力多选功课,所谓多选功课,自然也有一个限制。贪多而不务得,也是一种毛病。”

我们要在精力时间可能范围内极力求多方面的发展。

            谈作文

作者在开头提到“幼时薄视艺事为小技,此时亦偶发宏愿去学习,终苦于心劳力拙。每遇年幼好友,就劝他趁早学一种音乐,学一项运动。”

作文要读书结合写生齐头并进才能写好文章,尤其是须勤做描写文和记叙文。

许多伟大作家的文章都会修改很多遍,可能四次、五次……他们每天对自己所写的作品都有不同的改法:第二天重复看一遍,改一遍;第三天再重复看一遍,改一遍……直到达成作者心中那个完美的标准。

            谈情与理

此节作者就生活是否应在由理智支配进行讨论。

他列出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两者皆表现了对理智主义的强烈**。从而得出结论:理智支配生活的能力是极微末,极薄弱的。

接着结合生活经验提出:

1、理智的生活是狭隘的(音乐、图画、文学、宗教、爱情)。

2、理智的生活是很冷酷的,很刻薄寡恩的

人类要完全信任理智,则不仅人生趣味剥削无余,而道德亦必流为下品。

作者分析了中国人认为百善之首的“孝”。

孝并不是一种报酬,并不是借债还息。孝不是一种义务,孝应该以心感心,以情动情,爱才是孝的起源,发自内心的爱才能构成真正的孝。

总结:生活是多方面的,我们不但要能够知,更要能够感。理智的生活只是片面的生活。理智没有多大能力去支配情感,纵使理智能支配情感,而理胜于情的生活和文化都不是理想的。

             谈摆脱

希腊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说明凡悲剧都生于两理想的冲突。

人生是一种理想的冲突场,生命途程上的歧路尽管千差万别,而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有所取必有所舍。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业也不能成就。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

有条件的话,坚决不去做那些毫无意义的、浪费时间的、无趣的事。尤其像“和明知其无聊的朋友假意周旋”这类事,我们须抛开。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生命给予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时: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时,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谈在卢浮宫所得的一个感想

他看见一些美国游客粗略地欣赏《蒙娜丽莎》,说些“处处用得着的赞美之词”,“不到三分钟便蜂拥而去”。

这件事引发作者的思考。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的各方面都变得便捷起来,人们做一件事将会花越来越少的功夫。“困难日益少,而人类也越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一件事不免越轻浮粗率,而艰苦卓绝的成就也便日益稀罕。比方从纽约到巴黎还像从前乘帆船时要经许多时日,冒许多危险,美国人穿过卢浮宫决不会像他们穿过巴黎香榭丽舍街一样匆促。”

又举两例:

湘绣——杭州织锦

中世纪的大教寺——纽约一座世界高的钢铁房屋

高品估定价值的标准一定着重人的成分,如是否由努力得来的?是否能成为作者力量气魄的结晶?是否能表现理想与希望?若是经过努力而能表现理想与人格的工作,虽然结果失败,也是有价值的。

作为年轻人的我们不能被浮浅粗疏的风气所影响,不能像美国旅行者看《蒙娜丽莎》,要潜心钻研学习,深入思考,认真专一,将工作往高品估定价值的标准看齐。

         谈人生与我

作者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

1、把自己摆在前台,与世界人和物在一块玩把戏(第一人称)。

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把自己看得比别的人或物种重要、优厚。作者把自己看作草木鱼虫的侪辈,生活就是为着生活,别无其他目的。

2、把自己摆在后台,袖手看旁人在那儿装腔作势(第三人称)。

仍把人与物一律看待。

匠人盖屋——鸟鹊营巢、蚂蚁打洞

战争——斗鸡

恋爱——雄蜻蜓追雌蜻蜓

“许多人把人生看作只有善恶分别的,所以他们的态度不是留恋,就是厌恶。而是非善恶对我都无意义,好比看小说,件件都有趣味。”

生命是有归宿的,是向某固定方向前进的。每个生物的存在有着不同的、各自的意义与价值。生活是一部电影,其中的每个人都是一个角色。

至于趣味,分两种:

1、喜剧的趣味。

好笑的好玩的。

2、悲剧的趣味。

悲剧虽说是人生的一种缺陷,它好比洪涛巨浪,令人在平凡中见出庄严,在黑暗中见出光彩,成就一幕又一幕的史诗(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