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积德类似的成语(类似于行善积德的成语)

tinghui.net.cnz32024-04-13

一、行善积德是不是成语

行善积德可算是成语。

行善积德 xíng shàn jī dé

行善积德是通过各种对治方法将内心的污染消除,使自己内在美好品德得以显现,内在的清净功业得以开发。比如说人的贪欲就是污染,有污染就会产生弊病造成无尽的痛苦,用布施这个对治方法去消除,这样我们清净性德才能得以显现,才能使人更加的快乐。

出自《周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二、类似于行善积德的成语

“行善”相关成语:

长斋礼佛

超度众生

除暴安良

锄强扶弱

从井救人

大发慈悲

遏恶扬善

佛性禅心

佛眼相看

扶倾济弱

扶危济困

好心好意

积德累善

济困扶危

济弱扶倾

劫富济贫

敬老怜贫

救焚拯溺

救苦救难

救困扶危

救死扶伤

乐善好施

排难解纷

普度众生

普渡众生

施仁布德

推食解衣

先人后己

以德报德

以德报怨

犹解倒悬

泽及枯骨

三、描写善举的词语有哪些

1.描写“善举”的词语有哪些

1、施仁布德【拼音】: shī rén bù dé【解释】:指实行仁义,布施恩德,多行善事。

2、**之善【拼音】: chéng rén zhī shàn【解释】:成全别人做善事。 3、好善乐施【拼音】: hào shàn lè shī【解释】:好:喜欢;善:亲善,善事;乐:乐意;施:施舍。

指喜欢做善事,乐意施舍。 4、积德累善【拼音】: jī dé lěi shàn【解释】:积累德行与善事。

5、施恩布德【拼音】: shīēn bù dé【解释】:指实行仁义,布施恩德,多行善事。

2.描写“善举”的词语有哪些

1、施仁布德

【拼音】: shī rén bù dé

【解释】:指实行仁义,布施恩德,多行善事。

2、**之善

【拼音】: chéng rén zhī shàn

【解释】:成全别人做善事。

3、好善乐施

【拼音】: hào shàn lè shī

【解释】:好:喜欢;善:亲善,善事;乐:乐意;施:施舍。指喜欢做善事,乐意施舍。

4、积德累善

【拼音】: jī dé lěi shàn

【解释】:积累德行与善事。

5、施恩布德

【拼音】: shīēn bù dé

【解释】:指实行仁义,布施恩德,多行善事。

3.形容善举的成语

博施济众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扶倾济弱倾:倒塌,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难的人,救济弱小的人。

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倾济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会价记着想念着。”扶危济急犹扶危济困。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沪……中遭艰巨,笃行靡改,扶危济急,公私两全。”扶危济困扶:帮助;济:搭救,拯救。

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五回:“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扶危救困对处境危急、困难的人给以救济帮助。出处:元·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4.有关描述善心善举的诗词句

古代中国的慈善,无论是官方的慈善还是非官方的慈善,施善主体各有其特有的慈善动机,它们是善心的特殊体现,既是慈善义举(善举)的精神根源,又是慈善行为延续的保证。

作为官方的慈善形式,施善主体为国家***,其慈善动力源于“民为邦本”的仁政理念,以安定社会为目的。西周即以“敬德保民”为其执政宗旨,所谓“惠及庶民”、“惠鲜鳏寡”等惠民、保民手段,其目的在于平息民怨、天下安宁。

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即是此义。此种思想为儒家所承继。

孔子推崇“仁”德,其中就有“惠民”举措。孟子推崇“仁政”,认为“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所谓“仁政”即“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如此“治天下可运之于掌上”;反之,“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何以如此,乃是行“仁政”关系到能否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用孟子的话就是“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也,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⑨孟子甚至进一步得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⑩这是“民为邦本”的极致表达。

儒家所推崇的“大同之世”理想,就包含有“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11)的慈善内容。历代统治者在灾荒之年注重救济灾民,扶危济困,建立“社仓”、“义仓”以稳定粮食市场,帮助灾民度过灾年,前文所述种种官方慈善形式无不出乎“民为邦本”和“行仁政”的考虑。

民间慈善形式主要有非宗教和宗教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是以亲缘、族缘、乡缘为纽带的人际亲情。

譬如范仲淹创设的义庄制度就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家族慈善形式,其慈善惠及的范围主要限于范氏家族内的族人。明清以后,民间慈善发展到以绅商为主体成立各种民间慈善组织,慈善所及范围已有突破亲缘和族缘等人际亲情的模式,更多是基于“民胞物与,天下一家”的观念,慈善救济对象大有扩张。

这种民间慈善的动力根源是儒家“仁者,爱人”的观念及其延伸,所谓“亲亲而仁民”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己及人观念即为此。其内在动力是“恻隐之心”,即“不忍人之心”。

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仁之端”,乃出于人心自然流露,全无任何功利意识。它是一种纯粹的对于人之同类命运的同情关怀,其行为所发亦是自然而然,全无功利念头。

宗教类型的民间慈善形式,佛教和道教都有相当的影响,佛教尤甚。佛教的布施慈善、普度众生是基于众生皆有佛性的“佛缘”。

民间的亲缘(包括族缘、乡缘、)和佛教的佛缘的对象在空间上不同,佛教的佛缘是天下众生,是普遍的;而亲缘是特殊的。在中国古代,这两种“缘”相互补充,因而既可以救济族内的贫困者,也可以救济陌生人、路人。

可以说,基于亲缘和佛缘的道德意识是中国古代民间慈善的基本动力机制。佛教慈善的动力源于佛教的“因果报应”和“业报轮回”,一个人的*福果报是由他本人的“业”的染净、善恶决定的。

《妙法圣念处经》卷一说:“业果善不善,所作受决定;自作自缠缚,如蚕等无异。”按照佛教理论,行善业,得善报,即佛教所谓善得福报的“福田”观念。

《大正藏经》八十五卷《像法诀疑经》说:“我于处处经中说布施者,欲令出家在家人修慈悲心,布施贫穷孤老乃至饿狗,我诸**,不解我意,专施敬田,敬田者即是佛法僧宝,悲田者贫穷孤老乃至蚁子,此二种田悲田胜。”行不善业,得恶报,来世堕入畜牲、饿鬼道,下地狱受尽煎熬。

这种观念与中国传统中的“天”具有赏善罚恶的意志结合,如《尚书·商书·伊训篇》所言:“惟上帝无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进而得出如下结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12)也即所谓“福因慈善得,*向奸巧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与佛教的“因果报应”相结合,就成为中国传统慈善文化非常重要的动力机制。

道教亦有类似的积善修德和因果报应相结合的思想,主张行善成仙。葛洪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言,愍人之苦,赈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

行善成仙甚至具体到行善数量与成仙级别挂钩。“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当立千二百善”;且须连续立善,如成天仙,“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千善,乃复更起善数耳”,“积善未满,虽服仙*,亦无益也”。

(13)无论是佛教的善恶因果报应观念,还是道教的行善成仙的诱导,事实上都成为宗教慈善的内在动力机制。客观地说,宗教的慈善动机似乎并非那么纯粹,要么出于修行,要么为了成仙。

但慈善行为本身却并非希望受惠者回报于己。就此而言,此种慈善动机并非主体现实的功利目的,而是源自对超验力量的敬畏。

5.描写善人的诗句

关于行善的名言

1、惩恶而劝善。——左丘明《左传》

2、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莎士比亚

3、善良的心就是太阳。——雨果

4、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

5、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6、利人的品德我认为就是善。——培根

7、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左传

8、善良的行为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卢梭

9、德行善举是唯一不败的投资。——梭罗

10、为富不仁,行善则不富。——泽庵

11、一言之善,重于千金。——晋·葛洪

12、饶舌的人多虚妄。——培根

13、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杨万里

1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15、锄一恶,长十善。——《宋史·毕士安传》

16、如果一切皆善,就一切皆美。——托尔斯泰

17、美是善的象征。——米盖尔·杜夫海纳

18、善之端而止之也。——王安石《礼乐论》

19、灵魂美的音乐是善良。——罗曼·罗兰

20、人而好善,福虽未至,*其远矣。——曾子

21、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弗·培根

22、行善的人应该觉得自己快乐才对。——罗曼·罗兰

23、慈善的行为比金钱更能解除别人的痛苦。——卢梭

24、出来吧,我的心,带着你的爱去与它相会。——泰戈尔

25、善恶不可以同道。——柳宗元《为裴令公举裴冕表》

26、无伐善,无施劳。——孔子《论语·公冶长》

2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6.阅读题《美的善举》答案10.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11.对下面句子进行

19.“善举”指“络腮胡子”通过收买蝉蛹暗中帮助1号床病友的事情;因为“络腮胡子”既帮助了身处困境的人,又使被帮助的人得到尊重,所以说他的善举是“美”的.20.示例:用“啃”和“啧啧”写出了“络腮胡子”吃相的不雅,用词准确而生动;“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络腮胡子”脸面油腻的特点.画线句子传神地表达了“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21.(1)女人因接受别人的施舍而感到不好意思.(2)“络腮胡子”助人的秘密被发现后表情很不自然.22.给人以真实可信之感.23.示例一:选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络腮胡子”的粗俗,后写他的善举.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示例二: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如“络腮胡子”的粗俗与他的细心善良对比.(“我”的施舍与“络腮胡子”的善举对比;“络腮胡子”的大大咧咧与1号床母子的安安静静对比.等等)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