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习俗和诗句?重阳节风俗相关诗句

tinghui.net.cnz62024-04-11

一、重阳节风俗相关诗句

一、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2、《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译文:一院子的菊花金黄金黄,中间有一丛白似霜的花儿是这么孤独。就像今天的酒席,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3、《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二、重阳节涉及的节日风俗

4、晒秋

重阳节是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

5、九皇会

古时在中国广东、江苏、浙江、云南等地,均于农历九月一日至九日连续九天盛行礼斗之俗,谓之九皇会。九皇会源于对星斗崇拜。

6、享宴祈寿

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7、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风筝)为主要特征的。

8、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9、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10、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至今仍盛行,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

二、重阳节习俗的诗句

诗句: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____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6、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____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7、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____郑谷《菊》

8、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____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9、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____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习俗: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有六大习俗包括:赏菊,登高,佩茱萸·簪菊花,放纸鹞,饮菊酒,吃重阳糕。

三、描写我国人民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的诗句

1、《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霜威逐亚相,*气傍中军。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译文:

重阳之日,大家一起喝菊花酒、登高山,这与传统的习俗是一样的。封将军治军威严峻厉,常让人感到一股肃*之气。横笛凄凉的声音令南飞的大雁悚然惊动,娇美的歌声令边塞的云彩陶醉而降落。边廷上,幸喜没有战事,承蒙您的恩惠,戍守的人们得以放怀欢乐、醉舞军中。

2、《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3、《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译文:一院子的菊花金黄金黄,中间有一丛白似霜的花儿是这么孤独。就像今天的酒席,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扩展资料: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四、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和习俗有哪些

诗句:

1、唐代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安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译文: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

2、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3、元代张可久的《折桂令·九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译文:西风萧萧人已衰老满头白发,玉蝶愁飞明日黄花。

4、唐代王勃的《蜀中九日/九日登高》: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译文:重阳节登高眺望家乡,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只感无限烦愁。

5、唐代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译文:九月九日眺望那故乡的山川,乡思归心飞越那隐约的风烟。

习俗: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遍插茱萸、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

1、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3、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4、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网——重阳节的习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