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六种方式主要有哪些

tinghui.net.cnz52024-04-23

一、间接抒情的五种方式及例子

间接抒情的五种方式如下: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例子: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不催这柳条儿发青。

借物抒情例子:

伴着一地的花草,看着蝶儿翩然起舞,听着鸟儿站在叶尖上唱歌。在这鸟语花香的世界里,比听上一段优美的乐曲还惬意,意境里,神旷。

即便是你有什么不快,都会随之烟消云散,偷偷溜走,这时候的你,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蓝天白云与青草绿叶与蝶舞花香为伴,躺在松软的草坪上,微微闭起眼睛,静静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灵魂相约,任思绪缥缈,在心的另一端,寻梦??陶醉!

借古抒情的例子: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情景交融的例子:

《兰亭集序》情景交融主要体现在第一自然段,具体写景词句如下: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这一段中作者写山岭,从高耸、横亘状其势;写竹林,从茂密、参天绘其形;写溪水,着眼于水清流急,回环相映之态;写晴天,写煦风,仿佛景物皆着感**彩。

如此美景,在良辰、乐事的氛围中,给人带来的是愉悦,是欢欣,可以从中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春天气息和游人如织的快乐场面。

托物言志的例子:

比如说梅花,描写梅花傲于寒雪之中却依旧芳香如故,不畏严寒以表达自己不畏困难,清高廉洁的志向;再比如竹子,竹子的挺拔、笔直向上就像自己力求上进、正直的志向一样坚毅等。

二、间接抒情的六种方式主要有哪些

间接抒情的方式:

1、缘事抒情,通过叙事来抒发感情。本来,一般的叙事在笔端也应带有感情。而缘事抒情不仅感情分外浓烈,甚至于以抒情为主要目的,把叙事只是作为一种手段。抒情诗、抒情散文中的叙事,多属于这种类型。

2、借景抒情,借景抒情不同于托物言志。是指作者作者用强烈的主观情感来描写客观的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一场景中表现出来,把这个场景传达给这个对象,通过描写这一场景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3、咏物抒情,也称托物寄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其特点是常采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将客观事物赋予人的品格,来表达作者的悲欢,爱憎等感情。

4、托物言志,意思是指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5、咏史抒怀,引用典故借此抒发自己的看法,感受以及情感。通过具体的史料,可以增强文章的权威性,真实性。

6、融景于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三、间接抒情的方法有哪些

间接抒情的方法如下:

1、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诗人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

3、借古抒情

借历史上的**来讽喻当朝。

4、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5、以乐写哀,以哀写乐。

写作技巧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直接抒发出来。

间接抒情是作者借助于叙述、描写、议论,把自己的感情思想渗透在字里行间,间接地流露出来。例如《海良大叔的秤》选自《文汇报》中有一段表现海良大叔对人民公社感激和热爱的深情,就是通过叙述、描写和议论间接流露出来的。

作者叙述了他忆苦思甜的语言,描写了他高兴得热泪盈眶的表情,点明了社员分到金黄喷香的稻谷的深刻意义。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胸臆是心意的意思,直抒胸臆,就是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反,作者不直接宣泄或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渗透自己的感情。

四、什么是间接抒情

抒情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

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叫直抒胸臆。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根据作者抒情时所借用的对象,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三大类。

诗人借助多种艺术技巧,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托物言志。如李白的《赠汪伦》和刘禹锡的《竹枝词》,都是在叙事的基础上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汪伦送我情”,后者巧用谐音双关“道是无晴却有晴”,将恋人之间若明若暗的爱情表现得真切动人。

扩展资料:

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形象,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托物言志

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

如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的人生追求。

如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的形象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

借史抒情

如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苏轼的《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如此。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如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