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他人长处 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tinghui.net.cnz42024-04-25

一、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如下:

1、借鉴经验,取长补短。

2、吸收优点,警惕缺点。

3、学习他人,完善自我。

4、博采众长,独善其身。

5、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6、扬长避短,取精去粕。

7、择善而从,不善而改。

8、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9、学习有道,借鉴有理。

10、善学善思,善谋善做。

11、借鉴他人,成就自我。

12、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13、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14、善学者不必须为良才,良才者必然善学者。

1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己而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

1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9、善学者借人之长,以补己之短。

20、择人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1、借鉴他人智慧,成就自己未来。

22、善学善用,善谋善为。

23、善学者明辨是非,善用者掌控成败。

24、知不足而后进,知困而后勇。

25、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26、借鉴历史,成就未来。

27、善学善思,善谋善干。

28、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人之短,避己之长。

29、知不足而奋进,知困难而猛进。

30、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自胜者强,胜人者有力。

31、博采众长,厚积薄发。

32、扬长避短,取精去糟。

33、择善而从,不善而弃。

34、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兼收则博,偏信则偏。

35、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己而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

3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8、善学者借人之长,以补己之短。

39、择人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0、知不足而后进,知困而后勇。

二、关于学他人长处的诗句

1.学习别人优点的名言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自春秋时期孔子《论语·里仁》。

意思是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

齐:与。。看齐。焉:于加之。

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思:思考,心里想。

见贤思齐焉:见到有才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于春秋时期孔子《论语·述而》。

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扩展资料

简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这体现了古贤人的智慧。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

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见贤思齐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人行,必有我师

2.有关向别人学习长处的古诗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李约)

【诗词原文】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题目】琴诗(宋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唐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题目】八阵图(唐杜甫)

【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佳方案,以求实现有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3.学习别人优点的名言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出自春秋时期孔子《论语·里仁》。意思是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齐:与。

看齐。

焉:于加之。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思:思考,心里想。见贤思齐焉:见到有才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于春秋时期孔子《论语·述而》。

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扩展资料简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这体现了古贤人的智慧。

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

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见贤思齐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关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成功的名人事例

物理学家安培一天晚上在街上散步,忽然他想到了一个问题,就像前面一块“黑板”走去,可是正当他演算到一半时,“黑板”却动了,当时他一心只想着那道题,边追着黑板演算,直到街上所有人都看着他笑,她才发现,原来那不是黑板,而是马车车厢的背面。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山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在这期间,他目睹了黎民百姓所遭受的苦难,发誓要解脱他们于水火之中,所以更加刻苦练习,终于练成了岳家*,加入了看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玄奘苦学佛法玄奘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往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司马光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以一个圆木头为枕头,用来警醒自己,起来以继续作业,还给他取名为“警枕”。朱元璋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练私塾都没念过,但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建立了明朝,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文章下方广告位